漯底山位於彌陀區漯底里,占地範圍長約八百公尺、寬約六百公尺,標高約53公尺,是彌陀區的最高點。由於長期為軍事管制區並未對外開放,對於彌陀區人或大小岡山地區而言,漯底山從遠處眺望都像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直到漯底山下的蔦松文化層被發現,使得這座台灣最靠近海濱獨特的惡地形漸漸受到矚目。漯底山長期為軍方要塞管制區,直到2006年軍方撤哨,交由彌陀區區公所代管並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園」,方解開神秘面紗,經過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漯底山已經完成了登山休閒步道、觀景台、植樹綠美化寬敞聯外道路工程,於2018年正式啟用。
交通資訊:高雄市彌陀區漯底里山頂路(台17線207.1公里處轉山頂路,直行約500公尺即可到達)。
停車位置:園區旁有免費停車場可供停車。
漯底山自然公園門口一景,可能因為剛開放不久,鮮少人知道這裡多了個新景點,遊客不多,連攤販也很少~
漯底山為早年由陸軍砲兵單位駐守,沿入口上坡沒多久就到了先前部隊駐守的營區。
營區內還留有兩棟營舍,不過目前都是大門深鎖的狀態。
營區旁的意象留影區。
營舍前還有個小沙坑,適合小朋友放風挖沙。
經過營舍繼續往裡頭走,居然有一座籃球場!這是之前營區就有的嗎!?
小人堅持拿著球逛大街,結果變阿公在拿。
接著來到泥火山地形區,也就是所謂的"惡地"。
漯底山自然公園,泥火山一景。
來到叉路,這次先從北橫步道逛起。
漯底山的惡地地形主要都集中在此區。
漯底山惡地形也是南化泥岩層的延續,由於泥質岩層裸露,受雨水沖蝕,使得山坡陡峻,表層土壤乾裂鬆動,加上含水性差,顯得格外脆弱,不僅植物不容易著生,動植物生態並不豐富。
剛剛經過的涼亭,就建於惡地上。
北橫步道此區長有非常茂密的龍舌蘭,有幾株還正值開花,非常少見的景象。
接著轉往漯底山中央的山頭前進,制高點位於此。
山頭還留有軍方的瞭望台,瞭望台後方則是觀測台,現改名為星光劇場台。
瞭望台前方也保留了一座碉堡。此處可以鳥瞰北高雄海岸線。
接著就世一路緩坡向下。沿途幾乎都沒啥遮蔭,要注意防曬喔~
經過一座小小的泥火生噴發口。
途中會經過觀景台,小人在這裡狂撿石頭...
此區觀景台視野普普,遠方空汙也嚴重。
再往下走,就會接回營舍旁的叉路。這次來訪漏了南橫步道和外環步道,相當可惜,只好留待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