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蘭陽博物館座落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區,於1989年由宜蘭地方人士提出興建構想,並在1992年12月受宜蘭縣政府成立籌建規劃委員會,且正式命名「蘭陽博物館」,期間透過相關研究單位針對蘭陽博物館進行整體規劃。

交通資訊:台2線133.5 - 134公里處,遵循指即可到達,在烏石漁港港區旁。(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推薦對象:外國旅客(foreign tourists)、全家福、情侶、攝影愛好者、建築愛好者。

建議到訪時段:週四至週二:09:00~17:00 (售票時間至16:30止)

※休館日:1.每週三(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2.農曆除夕、年初一3.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4.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停車位置:港區有停車場。

 

蘭陽博物館在歷經十五年的規劃、蒐集文物、設計、徵收土地、製作預算書圖等長久的過程,終於在2004年7月舉行動工典禮,最終於2008年4月2日完成主體建築上樑。

IMG_4623.JPG

蘭陽博物館完工後除了於2010年5月18日配合「國際博物館日」,舉行僅受理團體預約的第一階段試營運之外,更於「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特展」期間,舉行第二階段免費入館的試營運,並全面對外開放,在蘭陽博物館館內典藏文物及各界捐贈的文物均入館珍藏並就定位後,於2010年10月16日正式開館。

在台灣東北部北關一帶海域最常見的「單面山」,是蘭陽博物館建築團隊規劃整體建築的設計依據,所謂「單面山」指的是一邊陡峭而另一邊緩斜的山形,是北關海岸一帶獨有的地理特質,而蘭陽博物館的設計以單面山為幾何造型規劃設計,整體建築屋頂與地面夾角為20度,尖端牆面與地面則為70度,令人感覺彷彿由地面竄出,並與地景融合的景象。

蘭陽博物館除了採單面山式的主體建築之外,建築團隊為了融入蘭陽平原四季不同的田野色調,特別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主旋律,使用多重質感的石材,將蘭陽博物館外牆以協奏曲中的春、夏、秋、冬等四篇樂章轉化成音符,並排列在主體建築的實體外牆上,用音樂來呈現蘭陽平原一年四季的田野景緻。

蘭陽博物館也榮獲許多建築獎項:

2010第十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建築類特優獎

2010第卅二屆台灣建築獎首獎

2010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台灣傑出獎

201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認可之國際宜居城市大會人造環境類別金獎

201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施工品質類卓越獎(公共建設類)

2012國際建築獎(The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2012透視設計大賞2012(Perspective Award 2012)

2013第十四屆國家建築金獎文化教育類金獅獎與評審團特別獎

館內一景,

IMG_4637.JPG

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本著「與環境共生」、「與自然融合」的核心精神,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保留最大面積的溼地生態公園,維持既有生態。

蘭陽博基地所在的烏石礁遺址,為清代的烏石港,因港域內有3大塊黑色礁石而得名。當時為宜蘭貨物進出之咽喉,萬商雲集,其繁華景象-「石港春帆」為蘭陽八景之一。

IMG_4649.JPG

但因自19世紀末以來洪水帶來的土石泥沙陸續淤積河道,再加上日治時期宜蘭鐵路已經通車,使烏石港失去功能而沉寂,連帶使頭城的商業受到衝擊。現在的烏石漁港則是在舊址旁另闢而成。

IMG_4674.JPG

這次來有點可惜,天公不做美,沒有藍天白雲襯托,照片都不美了 :(

蘭陽博物館算是環島行程的必經之地,建築物就位在台二線旁,非常顯眼。不論是開車、騎機車、騎腳踏車,都可以進來吹吹冷氣。對建築藝術有興趣的朋友,這裡也非常適合來逛逛喔!館內也不定期會舉辦特展,大家可以上蘭陽博物館的官網查詢。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Yu 的頭像
YuYu

看見台灣(Taiwan) x 上山下海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