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413.JPG  

原來台北市立動物園早在日治時期1914年成立於圓山,時至今日也快要有100年的歷史。

在1986年時圓山原址無法擴建, 因而遷至現址文山區木柵地區。

園內包含8個戶外展示區、6個室內展示館、5個環境教育教學場所。

截至2013年底有動物377種、2,783隻(不含昆蟲及動物收容中心動物)。

IMG_3569.JPG  

交通資訊: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捷運木柵線動物園站1號出口。

推薦對象:全家福、情侶、動物愛好者、外國遊客 (foreign tourists)

建議到訪時段:園區很大,建議9:00入場,坐遊園車上山後一路往下參觀。

門票收費:全票60元、優待票30元、遊園車票5元。

停車位置:動物園對面河堤停車場、動物園旁捷運機場停車場。

IMG_3585.JPG   

我很喜歡動物園,雖然學生時期每周都必須去動物園報到處理解剖業務,但接觸到的總是那冰冷的屍體。

畢業後,還是常常到動物園報到,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可能是因為每隻動物都是活生生的個體,每次入園都會有不同的呈現樣貌,都是不同的驚奇!

IMG_3597.JPG  

園外有許多有趣的應景設施,長頸鹿路燈&斑馬路燈~!人行道上還有許多動物的腳印喔!

緊接著,入園去~~~~看看有哪些特別的動物吧~!

IMG_1310.JPG   

小紅鶴,紅鶴科涉禽,學名:Phoeniconais minor

小紅鶴是體型最小的紅鶴,主要分布在非洲、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幾乎完全靠藍綠藻及矽藻維生,也會吃少部份的無脊椎動物。主要棲息在內陸的鹹性、鹼性的湖泊及海岸的潟湖。小紅鶴的繁殖習性非常沒有規律性,族群太少不會繁殖,並非每年都下蛋,所以國外的動物園都會在飼養區四周圍裝反射鏡,引誘紅鶴產蛋。一窩只會下1個蛋,少數2個。幼鳥要3-4年後才會達到性成熟。紅鶴身上的羽毛和食物中的甲殼素有很直接的關係。如果牠所棲息的環境裡,沒有甲殼素,牠的羽毛就會退化成白色,但是,若再給牠豐富的甲殼素,牠的羽毛就會變紅,相當漂亮。

IMG_1404.JPG

白犀牛,犀牛科,學名:Ceratotherium simum

白犀牛的名稱由來沒有公論。事實上白犀的身體顏色與黑犀牛沒有很大區別,其區別主要在於比較大的體型,和寬大的嘴唇。成年白犀牛重達三千多公斤,是陸地上體形第二大的動物,其尖角可長達150公分。雖然白犀牛外表看似笨重,但受威脅時還是能用每小時50多公里的速度飛奔。白犀牛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為食。一天中有一半時間用於進食,三分之一的時間休息,剩下的時間則做其他的事情。和其他犀牛一樣,它們也喜歡呆在泥漿中,以降低身體的溫度。白犀牛孕期約為16-18個月,每胎一子,母白犀牛的性成熟期為4-5年,公白犀牛則需要10-12年。白犀牛的平均壽命一般為40-50年。

IMG_1453.JPG

東非狒狒,猴科,學名:Papio anubis

東非狒狒毛色為橄欖色,臉部黑色無毛,雄性的頸部及肩膀的毛較長,也比較強壯,口鼻部延長,尾巴成倒U形。主要分布在馬利、衣索比亞、坦尚尼亞北部。在非洲,狒狒數量頗多,分布也很廣泛。因為牠們會吃農作物,所以當地的農民非常厭惡東非狒狒,常常射殺牠們。平均而言,雄性東非狒狒長度約70公分,體重為24公斤。雌性長度約為60公分,體重為14.7公斤。最大的個體頭到身體的長度可以到114公分,體重可重達50公斤。屬雜食性,主要食用植物各部位,以取食方便、供應充足為主要的考量因素,也會吃肉。東非狒狒是日行性的動物,主要棲息於大草原、草地、開闊的林地、石礫山地等區域,通常在地面活動,也會爬樹。

IMG_5709.JPG

粉紅背鵜鶘,鵜鶘科,學名:Pelecanus rufescens

粉紅背鵜鶘體色呈淺灰色,在背上帶有淺粉紅色。腿的顏色有相當的變化,從灰色至黃色到橘紅色都有。在非繁殖期,裸露的皮膚如喉囊色較暗,眼前的黑斑也消失。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吃魚維生。最喜歡吃80-290公克重的魚,但可以吃到重達400公克的魚。每天的吃魚量估計為900-1200公克。粉紅背鵜鶘偏愛棲息在淡水的湖泊、沼澤、河流及季節性氾濫的池塘。在樹上築巢,會集體繁殖。巢由小枝條組成,一窩有1-3個蛋。幼鳥要3-4年才可以達到性成熟。

IMG_5773.JPG

格利威斑馬,馬科,學名:Equus grevyi

全身包含四肢都是黑白相間的條紋,非常細密,腹部則為白色,與查普曼斑馬相比,他們軀幹的後半部仍為垂直條紋,是最大也是最漂亮的一種斑馬,頭部比較大,身材苗條,腿長、耳大,鬃毛長而直立。主要分布在衣索比亞東部及南部,索馬利亞,肯亞北部。以草為主食,也吃嫩葉、樹皮及果實。格利威斑馬通常成群活動,主要棲息於半沙漠的乾燥草原及灌叢草原。格利威斑馬目前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估計僅有6,500隻。

IMG_5777.JPG

長頸鹿,長頸鹿科,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長頸鹿在淡黃的身體底色上,有棕色的大小形狀不同的斑塊,每一個亞種 (共分成8個亞種) 都有不同形狀的斑紋,斑紋的顏色會隨著年齡而變深。腹部的顏色比較淡,沒有斑紋,尾巴蓬鬆,頭部有1對角,舌長,眼睛大,睫毛長,脖子和四肢都很長,雌性有四個乳房。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南部,屬草食性。長頸鹿是最高的陸生動物,牠們的脖子很長,但是脖子裡面的頸椎骨節數並沒有比其他哺乳動物多,一樣只有七塊頸椎,只是每一節都加長了。舌頭可長達45公分,又長又靈活,方便他們取食樹葉。長頸鹿的身高也會造成困擾,當牠們在喝水或是由地面取食的時候,必須把雙腿張得很開,或是把前腳彎曲,才能夠把嘴巴接觸到地面;這同時也是一些肉食動物攻擊他們的大好時機。

IMG_5781.JPG

單峰駱駝,駱駝科,學名:Camelus bactrianus

單峰駱駝只有一個駝峰。毛色為深棕色到暗灰色,毛比雙峰駱駝短而柔軟,腿也比較長,頭頸部長,尾巴短,眼睫毛濃密,耳朵小,上唇深裂,鼻孔扁平呈細縫狀,蹄寬大呈扇狀。主要分布於阿拉伯地區。草食性,以沙漠中的植物為食,也會吃一般動物難以下嚥的高鹽分植物,飢餓的狀況下會吃肉。單峰駱駝大約在4,000-6,000年前就被人類馴養當作駝獸,可以用來載人及搬運貨物。野生的單峰駱駝在2,000年前就絕跡了。牠們的壽命一般為25年,而最長可達50年。

IMG_1343.JPG

馬來貘,貘科,學名:Tapirus indicus

馬來貘身體渾圓,皮厚,全身除後段有如穿著肚兜的白色體毛外,其他部位皆呈黑色,其前腳4趾,後腳3趾,是當今最原始的奇蹄類動物。。一般而言,馬來貘體長為1.8至2.2公尺之間,站立高度有90至105公分高,成體一般重量約在230至310公斤之間,最大個體可以達到400公斤。小貘出生時,身體會有條紋狀的保護色,長大後體色會轉變,雌貘較雄貘大。主要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屬草食性,以植物的嫩枝芽、樹葉、水果、草及水生植物為主食。牠們會在日夜交接時採食,因此雖分類偏向夜行性動物,卻非完全的夜行性動物,是為曙暮性動物。馬來貘的鼻子十分靈活,除了可以捲食食物外,在水裡也可以伸出水面呼吸。馬來貘視力較差,除了靠聽覺及嗅覺來偵察環境外,也會將鼻子貼近地面來感覺週遭是否有危險。

IMG_5749.JPG

金剛猩猩,人科,學名:Gorilla gorilla

金剛猩猩大猩猩是靈長目中最大的動物,臉部沒有毛鬚,毛色為灰色到墨黑色,雄性背上為銀白色;口鼻部較短,眼睛及耳朵小,鼻孔大,前肢下臂比上臂短,手掌大,身軀健壯結實。主要分布於赤道非洲,包括喀麥隆、加彭、剛果、薩伊、烏干達、盧安達、坦尚尼亞。雖為雜食性,以素食為主,食物中85%為樹葉、莖及嫩芽,此外也有根、花、果實及昆蟲,高地大猩猩會吃肉、鳥蛋及雛鳥。金剛猩猩棲息於熱帶雨林,從低地一直到海拔3,000m的山地雨林及竹林都有牠們的蹤跡,喜好森林的邊緣、次生林的河邊地等環境。活動以地面為主,也善於爬樹,但是不會游泳,甚至連很淺的溪流都不會涉水渡過。金剛猩猩92%至98%的DNA排列與人一樣,因此它是繼黑猩猩屬的兩個種後與人類最接近的現存的動物,於1000萬年前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揚鑣。

IMG_1371.JPG  

弓角羚羊,牛科,學名:Addax nasomaculatus

弓角羚羊身體為米色到淡灰色,臀部、腹部及四肢的顏色較淡,眼睛下方及兩眼之間有明顯的白色斑紋,前額處有一撮棕色的毛。雌雄均有螺旋形的角,角非常長,雌性的角略細。主要分布於茅利塔尼亞、馬利、查德,撒哈拉沙漠地區。屬草食性,以草為主,也會吃樹葉及樹根。弓角羚羊棲息於貧脊的沙漠及半沙漠地區,非常能適應沙漠生活。蹄成扇狀,有助於牠們在沙礫地行走。通常在晨昏及白天活動,偶爾也會在夜間活動。

IMG_1415.JPG  

紅猴,獼猴科,學名:Erythrocebus patas

紅猴背側為紅色略帶灰色,雄性比較偏紅色,腹側則為灰白色、淡橙色或紅褐色,腿部顏色比較淡,尾巴前段顏色較深,後段較淺;成年雄性自頸部到肩部的毛比較長,有點兒像馬的鬃毛,臉部有白色的鬍鬚;幼猴幾乎全身都是紅色,身軀及四肢修長。主要分佈於塞內加爾到衣索比亞,向南到坦尚尼亞。屬雜食性動物,食物包括草、野莓、水果、豆類及種子,有時候也會吃蕈類、螞蟻、蚱蜢、蜥蝪及鳥蛋。紅猴是日行性的動物,通常生活在乾燥的大草原及稀疏的林地,主要在地面活動,是地棲程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紅猴同時也是跑得最快的靈長類動物,時速可達55公里。

IMG_5763.JPG  

環尾狐猴,狐猴科,學名:Lemur catta

環尾狐猴背側的毛色為棕灰色,腹側是白色,有一條黑白相間的尾巴,非常醒目。主要分佈於馬達加斯加島南部。以水果為主食,也會吃樹葉等,偶爾會吃昆蟲。環尾狐猴是日行性的動物,主要在地面活動,也常常會爬樹。環尾狐猴在手腕上有一個能分泌特殊氣味的油脂腺體,雄猴腋下還有一個較小的腺體,繁殖期間雄性環尾狐猴會把分泌出來的油脂塗抹在尾巴上,散播自己的氣味,引誘雌猴。每年11~12月發情交配,經常爭鬥,懷孕5個月,每胎2—3仔,2歲性成熟,壽命18—20年。

IMG_5766.JPG  

白頸狐猴,狐猴科,學名:Varecia variegata

白頸狐猴是狐猴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皮毛長而柔軟,耳朵被毛髮遮蓋著,毛的顏色變化很大,以黑色為主,四肢、背部及頭部有白色的斑紋;與其他種類的狐猴不同的地方在於牠們的頸部有腺體,而且有三對乳房。主要分佈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白頸狐猴的活動時間是早晨及黃昏,尤其下午5-7時是牠們最活躍的時間。牠們是樹棲的動物,在樹枝間穿梭活動,以水果為主食。壽命15-20年。

台北市立動物園是C/P值相當高的一座動物園,園內動物非常多元、也非常多樣。入門票費百元有找,非常的親民。

喜愛拍攝野生動物的朋友,或是對野生動物有興趣的朋友,台北市立動物園算是非常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園區很大,如想要更深入參觀,建議安排個兩天的行程,可以在沒有時間的壓力下,逛完動物園每個角落~

arrow
arrow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