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騰斷橋舊名為「魚藤坪斷橋」,位於舊山線鐵路魚藤坪鐵橋上游80 公尺處。這座曾經被譽為「台灣鐵路藝術極品」的磚拱鐵路橋,經歷 1935 年、1999 年兩次台灣中部大地震,留下斷橋殘拱歷史傷痕,深具歷史意義與建築技術紀念價值。「魚藤坪」是三義鄉龍騰村舊名,相傳先民開墾當地時,在山區廣植魚藤,因而得名。傳說先民種魚藤,是為了剋制鯉魚精作祟,不只在龍騰山區廣植魚藤,還將東南方的高山取名為「關刀山」,希望關刀斬斷魚藤,藉以毒殺鯉魚,居民得以安居,台灣光復後設村,村民認為魚藤不雅,才改名「龍騰」。

交通資訊:苗49鄉道約8.4公里處。

推薦對象:健行愛好者、攝影愛好者、情侶、全家福。

建議到訪時段:避開下雨時段。

停車位置:入口處有收費停車場可供停車。

龍騰斷橋入口處的大廣場,現在舊山線的鐵軌已經改到對面的鐵橋上。根據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所出版的台灣鐵道史記載,魚藤坪橋基礎工程,於1906年 (明治39年) 5月1日開工,1907年(明治40年) 1月30日完工。

橋樑工程由三叉河出張所長稻垣兵太郎設計,中央桁架樑則由美國技師Coopper Schneider設計,由久米組 (日本一個以鐵道工程起家的營造業者) 承造。

魚藤坪鐵路橋以磚石砌造橋腳、連拱、鋼板橋、上承式桁架組成,屬於複合材料鐵路橋樑,當時台灣類似構造的橋樑只有鳳山溪鐵橋。魚藤坪鐵路橋位處台灣縱貫鐵路最高、最陡、施工難度最高的路段,自然成為日治時代台灣鐵道部海拔最高、跨距最大鐵道橋樑。

1935年 (昭和10年) 4月21日中部大地震,震央在魚藤坪橋附近10餘公里處的關刀山,受損嚴重,南岸第 7、第 8橋腳間連拱斷裂崩落,南岸 60 呎鋼板樑懸空,其餘連拱也嚴重龜裂,列車無法通行。7月7日大規模餘震,第8、9橋腳間連拱震落。震災後,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檢討魚藤坪橋修復問題,因為復舊不易、磚拱橋不耐震、南北兩端有三處曲率半徑達三百公尺的大彎道等因素,此決定在西側80公尺處另建新橋。

今日舊山線的位置。下方就是園區入口的收費停車場。

1938年新橋完工後,舊橋鋼板樑、上承桁架才拆除,橋墩間連拱因為安全理由才進一步敲除。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龍騰斷橋第4座橋腳攔腰震斷,成為兩度見證中部大地震的歷史古蹟,引起各方關注,隨即進行古蹟審查,評定為縣定古蹟,2000年文建會指定為震災紀念物,2003年苗栗縣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

道路另一頭的叉路可通往北岸的斷橋橋墩,遊客較少來此。 

下方就是景山溪,今日天氣大好,居然有人在河床上釣魚!

今日新的舊山線鐵橋~

 

回首來時路,右上方還可以看到南岸斷橋的橋墩!

龍騰斷橋-北岸。橋墩上已有樹枝盤據,龍騰斷橋的橋墩沒用鋼筋、水泥,只以紅磚及花崗石利用石灰黏結而成,施工水準相當高超。

兩岸的橋墩彼此遙望著~!

arrow
arrow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