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次到訪,這裡的夕陽、山巒、藍天、大海還有古蹟,還是這麼令人流連忘返! 今天也巧遇文化局舉辦的活動,一路上都有輕快的歌聲相隨~

交通資訊:中山四路接光華路後,轉光華路37巷,上坡後直走到底即可到達。

推薦對象:國外旅客 (Foreign tourists)、全家福、情侶、文史愛好者。

建議到訪時段:避開下雨時段。

停車位置:砲台下方有停車格可供停車。

白米甕砲台,又名荷蘭城砲台或光華砲台,屬於三級古蹟。

砲台的搭建可以追朔到清朝道光廿年鴉片戰爭、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甚至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人接收台灣之際,基隆港都首當其衝。

當初為了守護家園,自清朝提督姚瑩、巡撫劉銘傳以來,乃至於後來的日本人,無不積極於臨海險要之地興建砲台與要塞,以加強基隆港的軍事防務系統。

白米甕砲台位在基隆港西側的太白社區山麓,海拔約70公尺,附近的區域又被稱為「荷蘭城」,因此據信自西、荷時期就開始有砲台的設置,並在清廷、日治時期、國府時期陸續的改建增設,始有今日的設施架構。

遺址有四座大型砲盤座,兩座砲盤間設有營舍、彈藥庫,兩側的山丘設有指揮所及觀測台。照片前方的小山丘就是觀測台的所在位置、中間的凹陷處就是砲盤座、下方則是彈藥庫。

白米甕砲台規模是基隆港區五大砲台中最小的一座(其餘四座為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槓子寮砲台、獅球嶺砲台)。白米甕砲台在左側,槓子寮砲台右側,互為基隆港的犄角,捍衛外港之安全。

攝於指揮所上方。指揮所位於砲台的西側高地,是砲台指揮和連絡通信的指揮中樞,也兼作左翼觀測所之用。指揮所下方的三個混凝主柱則是觀測使用的測遠機三角基座。

砲台另一側則是基隆港港區。

砲台與協和火力發電廠比鄰相望,發電廠的三根超大煙囪也成為了白米甕砲台的第標之一。

大煙囪+夕陽+人+狗!

砲台基座與觀測所。

巧遇活動!風和日麗、藍天白雲、依山傍海,悠悠歌聲,超舒服啊!

通往東側高地觀測所的階梯,非常之陡,上下階梯絕對要小心!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登頂,東側高地的觀測所!

站在觀測所,左眺協和發電廠,右眺基隆嶼!

好想去基隆嶼看看啊!感覺有一座燈塔~

夕陽漸漸西下,人潮還是不見散去~

arrow
arrow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