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到訪白沙岬燈塔,距離上一次來訪也隔了快了5年了,瘋瘋癲顛的學生時代總是令人特別懷念,當初沒有查好開放時間,結果吃了閉門羹!這次就來一窺究竟~

交通資訊:桃園市觀音區新坡下16號。通往燈塔的道路非常多,GPS可以設定觀音區光明路或中興路,接著遠離市區的方向行駛就到了。

推薦對象:燈塔控。

建議到訪時段: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夏令時間4月1日至10月31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冬令時間11月1日至3月31日),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停車位置:燈塔前廣場可停車。

攝於白沙岬橋上,遠眺白沙岬燈塔。

燈塔廣場的入口。其實裡頭還有停車場,可以大大方方把機車或汽車嚕進去喔!

白沙岬燈塔正門口,燈塔四周的樹木非常茂盛。如果是非開放時段過來,會大門深鎖的!

燈塔四周的"樹林",這大概是目前看過的燈塔裡頭樹木長得最茂密的吧!

 

白沙岬燈塔塔高37公尺,為台灣第2高的燈塔。白沙岬燈塔並非由鑄鐵組裝而成,乃採日語所稱的「煉瓦石造」之雙層磚石耐震所建造,塔身為圓形磚造,燈器使用法製三等旋轉透鏡三重芯煤油燈。

難得其中一個沒有被樹木擋住視線的角度。攝於軍事碉堡前。

攝於幸福草坪休憩區。

燈塔旁的"燈塔廣場",步道旁擺放有台灣各地燈塔的縮小模型,非常特別!

燈塔的另外一頭,中興路入口,站在人型拱橋上拍攝。

燈塔的另外一面,中興路入口,站在拱橋另一端拍攝。

人型拱橋旁的鐘塔廣場,仿希臘風建築。

步道盡頭比鄰台61線和台灣海峽。

 

攝於觀塔小廣場。在日治時期,白沙岬燈塔即為台灣著名景勝,2001年更被票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在2002年經桃園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燈塔歷史資訊

台灣日治時期:

1896年(明治29年),著手設計。

1898年(明治31年),開始興建。

1901年(明治34年),建造完竣。

1911年(明治44年),改用石油白熱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盟機掃射,塔體也嚴重損壞。

 

中華民國時期:

1956年(民國45年)改為三等旋轉透鏡電燈。

2002年(民國91年)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範圍包括主塔建築、日晷及週邊的圍牆。

 

燈塔結構諸元

塔高:27.7公尺。

塔身塗色、構造:圓形磚塔、外觀白色,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燈高:36.6公尺(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

燈器:3等旋轉透鏡電燈。

燈質(頻率):每20秒白光紅光各一閃(白紅換色閃光)。紅光0.23秒,暗9.77秒。白光0.23秒,暗9.77秒。

光力:白光:1,000,000支燭光。紅光:310,000支燭光。

公稱光程:白25.7浬。紅22.6浬。

明弧:055-235度,75度至78度建物遮蔽。

日晷:日治時期的日晷。

連絡配備:無線電對講機配置。

arrow
arrow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