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尾礮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佔地約8公頃。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台灣淡水港。該砲台雖停用多年,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因此建築大致完整,但砲台使用主炮均已遭日本人拆離,現已佚失。目前內政部將砲台列為二級古蹟。

交通資訊: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停車位置:園區入口旁的高爾夫球場有停車場可供停車。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9:30—17:00、週六至週日 9:30—18:00;【公休日】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農曆除夕、年初一。

票價資訊:80元/人 (參觀範圍:憑當日票根可進入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礮臺參觀)。

礮臺唯一的出入口是東南方的營門,營門門額有光緒12年(1886年)重建完成時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四字,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一進營門就有樓梯可以往上至被覆,可惜目前已經擋起來不讓遊客從此進入。

砲台中央的廣場,於1991年開始修復地坪開挖,礮臺內埕廣場發掘出面積龐大舊有建築基礎、地坪與少數遺物。

礮臺之甬道,為士兵寢室、儲藏室、辦公室、儲彈室及日常活動空間,甬道互相連通,兼具遇到砲擊時防衛之作用。

甬道外一景。

炮台內中央廣場一景,右邊草地應該就是其他建築物的遺跡。

運彈坡,為Y字型的斜坡,連結兩方砲座,當時以此坡來運輸彈藥。

砲台某一角落所遺留的砲座。砲座呈圓弧形,兩座為一組,其間以甬道相通,配備「阿姆斯壯(ARMSTONG)後膛鋼砲」和「德製克魯伯大砲」,周圍壁體凹陷處為儲彈槽,砲口皆面對淡水河出海口。原有四座砲座,分別為十二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十吋阿姆斯壯後膛砲一尊,八吋克魯伯後膛砲二尊,現皆已不存。

甬道上的被覆,質地柔軟,其上植草具有吸彈作用,被覆上立有兵房的通氣孔。

另外一個角落的砲座。

被覆上排排站的通氣孔。

被覆最外側應該就是礮臺的子牆,其為礮臺的主要壁體,以當時昂貴鐵水泥修築而成,厚度達4.3公尺,最高達7公尺。

意想不到,當天造訪居然有結石累累的蓮霧!!當然,我們並沒有摘下來吃~

在通往砲台的上坡,有一小段路視野還不錯,可以遠眺淡水河景和對岸的八里觀音山,下方則是一滴水紀念公園。

arrow
arrow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