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洞是石門區引以為傲的顯著地標,也是最著名的代表景點。它是長年經由海水浪濤沖鑿,因地形隆起而形成的一座高約十公尺拱門狀的天然海蝕岩洞。日人據台時,由於它奇特的海蝕地形,讓日人大為驚嘆,而留下碑文以茲紀念,並將此地命名為『石門庄』,一直到台灣光復,仍以『石門』為鄉里定名迄今。

交通資訊:台2線(淡金公路)約28.7公里處。

推薦對象:攝影愛好者、情侶、全家福。

建議到訪時段:避開下雨時段。

停車位置:石門洞旁有收費停車場可供停車。

石門洞上有步道以及觀景平台,可登於岩洞之上眺望海景風光。位於公路一側的洞口,還可有"精忠照海"四個大字。

洞口兩側都設有樓梯可上岩頂的觀景台。

意外發現一家三口的喵星人在陰涼處乘涼。

觀景台雖然只有2-3層樓高,但因四周無任何遮蔽物,視野極佳,欣賞海景的寬闊視野,十分悠閒自在。

另外一邊則是石門漁港。

靠近海岸側的洞口上方,則刻有"海天勝境"四個大字。

石門洞旁的沙灘是由許多碎貝殼及珊瑚碎屑堆積而成,這裡的沙是貝殼砂,也是北海岸唯一的貝殼沙灘。貝殼砂是由大量生活在海中的淺灘貝類死亡的遺體,堅硬的外殼被海浪沖上海岸所形成。由於海浪的能量十分強大,珊瑚、貝殼大多成破碎狀,約佔沙灘組成物質的50%以上。而較細的沙子不會出現在灘面上,細沙大部分都被強勁的風力吹到下風側堆積,形成沙丘景觀。

海岸邊有不少遊客在此戲水。岸邊的涼亭與拱橋也是石門洞的特色之一。

沿著木棧道行走,會發現藏有軍事碉堡在一旁。上頭的岸邊植物好像頭髮似的,相當可愛。

回首來時路,涼亭的左側即是石門洞,很像一隻鱷魚盤踞在此。

意外發現一顆三角點基石!前方的拱橋串起兩塊海蝕平台。地形學的分類中,海蝕平台也是海水面變化、陸地抬昇的結果。海浪日以繼夜地掏刷海涯,久而久之,海涯逐漸崩退,形成和海平面近乎同高度的平坦岩石。因板塊的推擠,海準面相對下降,原有的波蝕棚、海蝕台或積台離水,露出的階狀海岸地形就變成"海階"。

另一側,還可以看到遠方山邊石門風力發電廠的風車~

拱橋底下也聚集不少遊客在此戲水、抓魚!

arrow
arrow

    Yu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